查看原文
其他

侗寨里见识原生态 – 从江县高增村“乡约乡见”大地民谣音乐节

吕途 大地民谣 2022-10-09


     20181116日上午1020分,大地民谣团队从镇远县出发,驱车300公里,前往从江县。听孙恒说,自从10月份和张传辉沟通关于大地民谣巡演到从江的事情,传辉所领导的村寨联盟一共开了30多次会议来讨论这个事情,因为联盟的各个村寨都希望在自己的寨子举办这次演出,他们最终通过民主评选的方式把活动主办地点选择在了高增乡高增村。

 

            我们早上8点多吃的早餐,10点多出发,到了12点左右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找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去了2个服务区都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一辆车停靠,连超市都没有开门,行人实在太少了。到了第三个服务区,终于有超市开门,有开水提供,国良和孙恒吃了泡面,我只好饿着,因为我吃这种速食会有不良反应。下午3点左右,到达高增驿馆,这里是我们接下来3天住宿的地方,非常干净舒适,雪白的床单和浴巾,还有设备齐全、热水充足的卫浴。

 

村寨联盟

            1116日下午4点,我们到村寨联盟办公室签到。终于可以初步了解一下对我来说充满神秘色彩的联盟到底是咋回事。我们首先见到的是李丽,她是贵州乡土文化社的创办人。贵州乡土文化社成立于2008年,是致力于贵州本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民间公益机构。李丽给我们介绍当地各方面信息。


图片说明:大地民谣巡演团队和李丽(左4)和张传辉(右1)在村寨联盟办公室外合影


2018113日和14日,来自贵州和广西16个少数村寨28个返乡年轻人和14名关注乡村发展的企业和NGO人士汇聚贵阳花溪。经过2天的讨论,决定成立“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并成立了联盟大会的筹备小组。

 

2018331日和41日,来自广西和贵州的17个村寨47位村民代表参与了贵州省丹寨县基加村召开的联盟成立大会。两天的会议讨论非常激烈与丰富。最后,大会通过投票推选的方式,推选出了村寨联盟首任执行团队成员,他们是:

盟主:张传辉

大掌柜:吴青改

总教头:吴凤英

大管家:赖静芳

贵州分舵主:张译心

广西分舵主:谢逢春


图片说明:村寨联盟首任执行团队成员 


            这是我在乡村民间,第一次遇到这样形式的基层联盟,精神上独立,文化上自信,组织上自治,形式上民主。这是如何形成发育出来的呢?经过李丽的解释,我们可以初见端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民间机构滋根来到贵州深入乡村开展工作;本世纪初,乐施会来到贵州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伴随着30多年的教育和成长,培育出了一些有信念懂方法的社会公益人士。2015年,随着国家出台境外资金管理的新规定,NGO机构和工作人员面临就业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迷失自我与找到自信,向外追寻与文化回归,是硬币的两面,经历时间的流淌、体验的积淀和时代的变迁,蜕变才能发生。在我看来,这个神秘的、激动人心的村寨联盟就是这样的蜕变的果实。

 

鼓楼对歌


            1116日下午,联盟安排的活动是长桌宴,500多人一起吃饭的场景我是第一次见识到。

图片说明:热情好客的侗族歌队给孙恒敬酒


图片说明:晚上在村寨里面散步,遇到“无人超市”。卖家把要卖的东西放在那里,同时放一个口袋收钱;不标钱数的就是1元一把/一个;买东西的人自己取货自觉交钱。一种无交易成本的买卖啊。这种习俗在村寨里长期存在,放在露天地里,2年以前,村集体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室内的场所。


            晚上,联盟安排我们艺术团去三个鼓楼参加对歌。从联盟的公众号“乡约乡见”1015日发布的预告“‘麻月也咯’|乡约乡见大地民谣音乐节即将启幕...”中了解到,联盟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是“月也”这种社交习俗及其延伸。“‘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另一个侗寨做客,期间要举行赛芦笙、对歌等活动。‘月也’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的从江、榕江、三江、龙胜、通道、尤以黎平县南部和从江县北部地区的侗族村寨更盛行,也最为隆重。在侗族的传统习俗中,月也通常会1天、3天甚至更长,但一定为单数。‘月也嘎’是农闲季节或节日,客寨组织侗歌队前往主寨,举行通宵达旦的侗歌对唱。但这次月也又稍有不同,邀请参与的村寨共有17个,而且有来自侗、苗、瑶、壮、汉或者更多民族的伙伴。在活动形式上也不局限于上面提到音乐会和歌舞展示等,还安排有农产品、手工艺品展销,以及近300人的‘无痕山林’野炊和老品种种子交换”。

 

            这天晚上的对歌,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原生态的歌声,我也第一次看到了,在鼓楼里的对歌现场,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我的同事们,新工人乐团的成员们的歌声小到了难以被听众听到。


 

侗族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一个族姓一座鼓楼。

图片说明:高增乡坝寨鼓楼 


            一般一个寨子的所有在场的人会一起歌唱,有和声、有领唱,主要是合唱,在鼓楼高高的空间里,歌声悠扬。来自广西的客人只有4个人,就选择不唱歌,因为即使4个人合唱,大家也是听不见的;来自苗寨的5个人,也决定不唱歌,因为5个人合唱的声音大家也听不见。新工人乐团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的客人,既然来了,肯定要唱歌,孙恒、路亮、许多分别演唱,我只能遗憾地看着他们动着嘴,努力歌唱,却几乎无法听见他们的歌声。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只有合唱、只有集体发生,声音才可以被听到。

 

山边河边野炊

 

1117日上午,我们的活动是“无痕山林”野炊。无痕山林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友好共处的一种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对环境的尊重最小冲击

 

芦笙队开路,带领我们向山林进发,芦笙高亢悠扬,踏着歌声,山路上蔓延不断行走着去参加野餐的队伍。行走到中间,芦笙队休憩了一会儿,没有了芦笙音乐,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在爬坡,好累啊。原来,音乐是可以让人感觉不到疲倦的。

 


我们野炊的地点在山间河流的岸边,水流清澈,可以洗菜、洗碗和取水。食材都是提前就准备好的,升起柴火之后,就开始烤鱼烤肉了。对于我这个基本吃素的人来说,可以吃的东西也不少。奶香油茶(贵州黎平县龙额镇龙额村团队),里面有脆脆的爆米花和黄生米,茶水是熬煮出来的,现煮现沏,我连喝了3碗;黄草粑(广西三江县独峒镇高宇村团队),是用糯米粉做的,带着微微的甜味,主要是糯米和粽叶的香味,我连吃了2个;火锅鸡汤(广西马山县古王屯团队),煮的是养了2年的土鸡,我连喝了3小盆;我最爱吃的是糯米饭,用手抓着吃,用手掌捏实,嚼起来很筋道很香甜。

图片说明:来自广西三江县独峒镇高宇村的团队为大家准备了黄草粑、糯米饭(紫色是用树叶汁液染成)。盛饭的工具是劈成两半的竹子,方便使用。


图片说明:来自广西马山县古王屯的团队成员做火锅鸡汤,煮的是养了2年的土鸡


图片说明:来自贵州黎平县龙额镇龙额村的团队成员在煮奶香油茶。沏油茶的时候,面有放脆脆的爆米花和黄生米,茶水是熬煮出来的,现煮现沏。


图片说明:这张照片是我在现场最受感动的一个场景,大家把食物放在芭蕉叶子上面,就如同长桌宴,也会放在空着的地方,留给任何一位想吃的人。没有人不受欢迎。

 

我们吃的糯米都是老品种。糯米对当地侗族和少数民族非常重要,不仅是粮食,也是各种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说,80年代的时候,国家推行糯改籼,当地人为了把老品种保留下来,不得不把糯米种到很难被人发现的深山里。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野炊。看到老乡们那么熟练地准备好各种必备物资,看到他/她们那么日常地烧火做饭,我突然意识到了,其实,对很多老乡来讲,野炊是他/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很多时候,去远一些的地方种田的时候,就得野炊。

 

有一个趣闻,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参与者写了这样一句话:“苗族侗族人从头忙到尾,汉族人从头吃到尾,”我听了哈哈大笑,是啊,我就属于这样一个汉族人。

 

侗族千人合唱

            1117日晚上8点,举办“乡约乡见大地民谣音乐会”。现场观众大概有2500人。

图片说明:演出现场千人侗歌


图片说明:主持人吴凤英,也是村寨联盟首任执行团队成员,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起源。2018年3月,孙恒来到侗寨,听到这里的歌声;6月受到孙恒的邀请,凤英带领儿童侗歌队去北京参加六一活动;随后,讨论大地民谣来侗寨演出。


 

离开原生地后如何解决生与死的问题

 

            1118日上午,东道主高增村举行送客礼,除了送客人鸡蛋和毛巾,也要给客人脸上涂上颜色,孙恒脸上的一道红色到了晚上也没有洗掉,看来,是要带着走了。


     中午和部分留下开会的村寨联盟的负责人一起吃饭,碰巧和来自广西的白裤瑶协会的成员坐在一起。大家讨论起移民搬迁,会长提出一个问题,搬迁到楼房里居住之后,白裤瑶的人就无法解决生与死的问题了。在白裤瑶的寨子里,老人去世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上次他们村子里一位贫穷的老人去世,来了1万多人送行,仪式里面有砍牛这个重要的环节,还要敲铜鼓,如果住到城市里,哪里有空间?哪里有牛?哪里可以敲鼓?

 图片说明:“乡约乡见”活动结束之后,村寨联盟的牵头人们开会进行总结


图片说明:总结会上,孙恒发言,对未来的合作进行展望,第一,大地民谣扎根侗寨;第二,“爱故乡艺术团”邀请村寨联盟加入;第三,村歌计划与侗寨进行合作。


图片说明:午餐上,上了一盘地瓜,一盘10多个,我竟发现有4个不同品种。


            我在侗族也遇到了类似的传统。侗族鼓楼是去世的人灵魂升天的途径,如果不在鼓楼举行仪式,灵魂如何得以安息?

 

            我在侗族谚语里听到了亘古不变的精神和道理:锅巴也是饭,烂仔也是人;江山是主,人是客。

 

            傍晚,我去坝寨鼓楼拍照,楼外几个小朋友在写作业,我一看,学习的是汉语和英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